最快更新九霄龙吟最新章节!
昨天群里讨论到先秦,战国末期长平之战。某便当贩子总喜欢夸口豪言,说在长平之战中廉颇的表现不如赵括什么的...当然这个并不是重点。重点是我接下来问他说:那战国四将起翦颇牧,为啥子把廉颇排里面?
他说长平之战打得不好,但是接下来的邯郸之战打的很好。于是我仔细回忆,仔细回忆(然后百度)。终于想起来所谓的邯郸之战这件事了。
——然后我发现了,坑爹便当贩子又在骗人,邯郸之战的廉颇就是个跑龙套的。在那一段历史中,最重要最闪耀最牛逼的——是信陵君魏无忌才对口牙!
于是话题转移了。是的,转移了。群里面的人不学无术异口同声的开始吹捧起信陵君来了。不过那也是理所当然的,稍微想一下就能想的明白。所谓的战国四公子,根本就可以改成狂拽霸酷吊炸天的信陵君魏无忌和其他三个欺世盗名的搓逼这样的组合。
好吧,我这样实际上也算是"大言"诳语了。不过这也是很正常的吧,现而今写小说的不说点儿这样出格的话,狗都不搭理你!
而且我自认为,自己这一番话还算是比较正确的。为什么呢?因为信陵君,魏无忌,的确就是比其他三个搓逼强了不止一筹。
首先说一下,战国四公子,大家大概能知道吧,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魏国信陵君。就是这四个,因为身份上相近,而且都喜欢"养士"所以并称为战国四公子。不过将他们并列起来,也仅仅是因为身份和行为罢了。在品德,能力与功绩三个方面,信陵君是要远远超过其他三个的。
首先说楚国春申君——话说这个王八蛋完全就是凑数的。比起其他三位"公子"真的是王室血脉,这货就是个幸进小人。而且还做出了类似吕不韦那样狸猫换子的狗屁倒灶事情。最关键的是还没做成,反过来被做掉了。所以现而今基本上,就没有什么人认识他。因为这货本身真的没什么好说的,大家可以尽量的鄙视他。
然后说齐国孟尝君。说起孟尝君,或许大家是最熟悉的一个。或许他的名头要比信陵君大不少。但是大家可以继续仔细的想,仔细的想——这货的名声是谁传下来的?那些喜欢以"孟尝君"自喻的"小孟尝"、"赛孟尝"们,都是些什么人?
是"江湖"是"绿林"是"黑社会"——是这么些个东西。
而他们为什么喜欢以孟尝君自喻,而不会起一个什么赛平原,小平原,赛春申,小春申或者赛信陵,小信陵呢?
因为这里面"孟尝君"的确是最合适的——鸡鸣狗盗,狡兔三窟,失了势被罢相之后门客失散,重新得势门客就又回来了——这么个东西,"江湖"、"绿林"、"黑社会"们能不喜欢吗?当然喜欢啦。
至于平原君,这货接下来可以和信陵君一齐说。因为这货的存在意义,似乎就是为了给信陵君找一个类比对象,以衬托的信陵君更加狂拽霸酷叼的...
仍旧是从邯郸之战说起。这个背景是赵国之前在长平之战被日成傻逼,然后秦国第二次攻赵,赵国总动员,男女老少齐上阵...然后得兵...十万。
是的,之前被坑了四十万男丁,现在男女老少齐上阵,才十万人。
然后龙套廉颇是统帅。带着这十万乌合之众防守邯郸城。尽管廉颇传统意义上是擅长防守的,而且这一战秦国的统帅也不是白起这等杀神,但是如果没有什么变数的话,那么赵国肯定要完蛋了。
而这个"变数"呢,自然就是外国的援军。赵国先是拿出六座城池的土地求齐国,齐国把地吞了,然后装傻比不搭理他。紧接着就是一个比较出名的典故了。"毛遂自荐"。平原君出使楚国,请求楚考烈王援军。
从这个典故中,就能看出来平原君也不是啥好人。毛遂这么有能力的人,在他手底下待了三年,他愣是不知道有这么个人,还嘲讽对方说人才如锥子,到哪儿都能冒尖儿,你三年一点动静没有,还是算了吧。
毛遂真的是"一点动静没有"吗?不可能的吧——看这货在出使楚国的时候,"既至楚,平原君与楚王谈判,自日出迄日中不决。毛遂按剑上阶,直陈利害,终使楚王歃血定盟,决定楚赵联合抗秦。"
这么牛逼的人物啊!这么牛逼的人物,在平原君那里——三年!——平原君愣是不知道有这么个人!难怪了后人评价平原君养士"徒壮举也"。这货真的就是个有眼无珠的。
在楚国出兵的同时,赵国还向魏国请求援军。这个就是这一段历史,可以称之为先秦,战国末期的最壮丽,最堂皇的一个段落,信陵君窃符救赵,就是在这个情况下发生的。
当时魏安僖王被秦国威胁,十万大军逡巡不前。信陵君怎么劝都不行。当时平原君娶了信陵君他姐姐,他们两个是这样的关系。平原君给他来信说呢:"当时我与你结亲,是认为你是个人物,能帮得到我,结果现在赵国快亡国了,魏国的援军却还不来。赵国亡了或许你觉得没什么,但是你就不能怜惜一下你姐姐么?"
信陵君看了信之后很伤感,而后做出了一个很悲壮的决定——既然魏国的大军不去,那我就自己去吧。然后就把所有门客武装起来,兵车百乘,兵士数千,就去救赵国...或者说送死去了。
这里再做一下比较,和孟尝君——这货是在被罢相之后,就"门客四散"了。而信陵君呢,他是去作死!结果门客们就跟着他去作死了!信陵君和孟尝君,信陵君的门客和孟尝君的门客。从这一件事情上就能看出来了。高下立判。
不过如果他就真的这么死了的话,那也就没有窃符救赵的事情了。
这里要提到另一个与信陵君相交的"士"。他是一个"隐士"叫做侯嬴。地位不高,只是一个门吏,但是信陵君知道他的本事,所以折节下交,非常诚恳。在信陵君去作死之前,他觉得应该跟侯嬴道别。在这之后,侯嬴就给他出了个主意。魏王有个宠姬如姬,信陵君曾经派遣门客帮他报过父仇,你要她帮你去偷兵符,然后拿兵符去边境那里,带那里的部队去。
这里可以再和平原君比较一下——他亲选的一群门客一个有用的都没有,反而是他所不看重的毛遂起了大作用。
而这里呢,信陵君问了侯嬴,侯嬴就真有主意——而且不单单是有主意,还有气节——当时兵符偷来了,侯嬴当时就对信陵君说了:
我老了,跑不动了,这事儿你去做。不过我还有东西能报答你——当时就拔剑自刎,以死明志他是用自己一条命压在了信陵君身上。信陵君如果有犹豫,如果害怕了,后悔了——他就得想一想,这是上面压着侯嬴的一条命呢!这就是侯嬴的用意!轻生死,重信义——这特么的妥妥的是先秦士人的"范儿"啊!这么讲究,这么壮烈,这么拽的事情,只有先秦时候那群疯子"士"才能做得出来的!
于是信陵君义无反顾的去了边境,让壮士朱亥杀了老将晋鄙,接管了大军。
如果说之前偷兵符的事情,算是信陵君听别人的主意。那么接下来领兵打仗,从这一点上是真显示出来信陵君的本事了。或者说,信陵君的个人能力,除了声望满点之外,就是加在军事上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