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最快更新相爷 !
这种不安高文也不知道缘何而来,反正就是一种第六感吧!
他只是在心中告诉自己:该做的事情已经做了,剩下的就只有等了,徐有贞不会让我高文失望的,不会的。
高文和大鹰小鹰是中午进的西安城,这一等,等到申时还没见到人回来。
渐渐地,他就觉得有些不对劲。按照明朝的法制程序,高文身上背着大案,到西安之后,首先就是去提刑司报备。因为他是有功名的读书人,不能下狱,所有,只能监视居住,等待衙门提审,这相当于后世的双规。不过,不管怎么说首先还是得去提刑司走一遭,留个案底。
可大鹰小鹰出门都两个时辰了,到现在还没有回来,这事就有些不寻常。
“不能再这么等下去,个人的命运得掌握在自己手上。”
想到这里,高文站起身来就要朝院门外走去。
一个捕忙问:“高相公,你这是要去哪里?”
高文:“在屋中闲做烦闷,出门逛逛。”
另外一个捕快大惊:“高相公,云爷可是叮嘱过请你在这里等着,不可外出的。若是提刑司过来传你过去问案,我等须不好交代。”
高文笑了笑,道:“也不是出门闲逛,却有正事。我不是中了平凉府今科院试头名案首,又得学政官提携,入府学读书吗?现在是五月中旬,还有一个多月就是秋闱。今日坐在这里也是无聊,我就琢磨着索性去学政衙门将名给报了。”
按照朝明朝的科举制度,一般来说,各省的乡试秋闱的考期都定在八月。当然,这个日期见不是固定的,要依据省份和地域不同调节。这其中,最关键的是天气。
乡试虽说是秋闱,顾名思义是在秋天考试。其实,在八月时很多省份还热得厉害。尤其是南方省份,进考场之后,考生又心情紧张,中暑甚至热死人的事情也是有的。因此,如江南、湖广等省份,考期多半推迟到八月下旬。
但在北方省份,因为天气冷得早。很多地方,八月底就开始降雪。这就要提前,比如陕西,和辽东,有些年份都定在六月下旬。当然,北方省份中,山东是个特例,那地方热得厉害,有的时间甚至还晚过两广。
那日进平凉贡院录上学籍的时候,高文已经从学政官那里打听得清楚,今年陕西的乡试提前到了六月二十,主考官是京城派来的国子监祭酒李祯。
李祯字昌祺,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曾经做过河南左参政。此人经历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五朝,五朝老臣,威望极高。而且,此人也是当今士林领袖,永乐年间还参与编辑过《永乐大典》。后来因为年纪实在太大,已经没办法视事,于是就做了国子监祭酒,干起了管理国家最高学府的闲差。准备让他再干上两年,就致仕回家荣养。
不过,李祯静极思动,竟然和一群后辈一起参加了今年的大考差。
所谓大考差,就是每三年一界的乡试主考官的选拔。
按照明朝的考试制度,每到大比之年,各省乡试的主考官当由中央派出。
这可是个肥差,一般来说,中式士子才考中举人之后,都会去座师那里拜师,并送上一份见面礼,二三十两银子,甚至上百两银子都是有的。五十个举人下来,就是上千两白银。而这笔钱乃是合法收入,拿得也是心安理得。
最妙的是,考生中举之后是可以做官的,将来说不好还有人能够中进士,成为明帝国的高官。
所以,为了争这个差使,朝廷官员都是人人摩拳擦掌,还不是想得银子、招门生,聚人脉。
所以,每到大比之年的五月初一,皇帝就会亲自出任主考官出题考核翰林院和各部保送来的官员,这场考试又被称之为“大考差”李祯是国子监的一号首长,自己推荐了自己,别人拿他也没有法子。
大考差的题目远比会试简单,共三道题目,两道四书题,一道试帖诗题,限了韵。
李祭酒管的就是教育机关,而且,他这人可是编纂过《永乐大典》的。学养不知道比普通年轻官员高多少,牛刀小试,顺利过关,放了陕西试差,做了这一届陕西乡试的大主考。
今年陕西乡试考得实在太早,得了圣旨之后,李祯不顾年迈,径直坐了船,一路行来。也不知道他一把年纪了,能否按期赶到陕西。若是误了期,以至推迟日子,这个笑话就闹大了。
反正,现在都是五月底了,还没听人说老李进入陕西地界。这还有二十天,他来得及吗?
“这个,这个……怕是不妥吧?”二人有些为难。
高文:“二位兄台,我虽然是提刑司在录案犯,可还是有功名的读书人。再每个革除功名之前,好象不能拘押吧?再说了,秋闱乃是国家抡才大典。我去报名,正大光明,谁敢阻拦?若是将来学政衙门追究下来,也不好解释,还请两位行个方便。”说着就拱了拱手。
之所以现在就要去报名,那是为了先确定自己的考生身份。如此一来,也好给自己多一层保护。提刑司就算正要传自己过堂,一来要考虑到他是有功名的读书人,二来又要顾虑他是本期秋闱的考生。若是胆敢乱来,破坏国家抡才大典的大帽子扣下来,谁也经受不住。
再说了,自己身上的案子就算再麻烦,也不能影响科举,只有科举做官才是他在这个世界安身立命的基础。
这半年以来的颠沛和风刀霜剑已经让高文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这片时空的明朝就是个弱肉强食的丛林世界,你若不想成为恶人口中之食,只能竭力地站在食物链的最顶端。
在官本位的古代,只有做官你才能安全。
高文这段话柔中带刚,再加上他又救过提刑司诸人的性命,两个捕快念到这个情分,想了想,点头说:“高相公,不管将来如何,科举乃是大事,我等也不好误了你的前程。这样吧,咱们就送你去学政衙门走一趟。不过,你得答应我们不可生事。”
“多谢二位兄台。”高文苦笑:“且不说我根本就没想过要逃,就算逃,手上没有路引,只怕走不了几里地就被人给捉了。”
二人点头:“也是。”
于是三人出了门,雇了车,行了半天就到了陕西学政衙门,高文自进去报名,两个捕快则等在门外。
陕西学政衙门位于文庙之中,这里也是乡试考场。
距离乡试只有二十来日,各府送来的考生都已经到了西安城中。有不少人过来报名,顺带熟悉考场。诺大一个衙门熙熙攘攘,满眼都是身着谰衫的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