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新笔趣阁 > 天香 > 第139章

第139章

夏侯潜拱手:“大兄说笑了,我是来救大兄一命的!”

夏侯淳跟看傻子似的看着他,末了哈哈大笑:“你来救我的命?”

又对左右道:“你们听听,我这弟弟真是傻得无可救药,难怪太医说你痰迷心窍呢,我看你这疯病八成是好不了了!”

说罢沉下脸色:“来人,将他给我绑起来!”

夏侯潜:“且慢!大兄请听我将话说完!今夜固然无人拦阻得了你,可你想想,陛下那几十万大军还在魏国呢,一旦陛下得知此事,率大军回来,以京城这区区几万的兵力,能抵挡得住魏国大军吗,届时你便是谋逆篡位,无君无父,人人得而诛之的乱臣贼子!大兄请三思!”

夏侯淳:“陛下如今身陷魏国,生死不明,我身为监国,理当挺身而出,当仁不让,若陛下能平安归来,身为人子,我自当出城相迎,但眼下群龙无首,人心惶惶,我不出面稳定大局,谁又有能耐担当此事?”

他这番话倒是说得冠冕堂皇,打的主意无非是想抢在所有人面前将京城给控制住,若是皇帝那边有个不测,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宣布登基称帝。

夏侯潜叹了口气:“只怕入了宫,大兄到时候就骑虎难下,不由自己作主了!你本来就是监国,又是众兄弟之长,若陛下当真有什么事,你便占了名分之先,无论如何弟弟也该支持你,你又何必这般心急,多此一举?”

夏侯淳听他说到“弟弟也该支持你”时,面色稍缓,随即又冷哼道:“你支持,不代表别人也支持,总有些人觉得自己也有能耐坐一坐那把椅子!”

夏侯潜道:“大兄忠义双全,收服南平战功赫赫,我等兄弟没有不明白的,若果陛下无事,大兄坐镇京城有功,陛下无论如何也不会忽略你的功劳,若果陛下出现不测,陛下既然让大兄来当这个监国,心意如何,难道还不够明白么?我只怕大兄心性耿直,被人怂恿挑唆,当了那出头的椽子,对方正躲在幕后等着大兄上当,大兄可要想清楚,别中了别人的奸计!”

夏侯淳脸色阴晴不定,显然是被他说中了心事。

夏侯潜见状,赶紧再添把火:“要我说,那人真是心怀叵测,自己不露面,却撺掇着大兄你去当出头鸟,等陛下回来,他再在陛下面前告上一状,这如意算盘可打得比谁都响啊!”

夏侯淳抿着嘴唇没说话,旁边几个幕僚见他有些被说动,不由心急,忙想将他的想法扭转回来。

就在这时,御街尽头又出现一辆马车,紧随其后的则是几名骑着马的文臣。

夏侯淳左右士兵上前拦住他们,对方顺势下马,为首的便是于晏。

夏侯潜心道老子冒险过来劝了半天,你们就过来摘桃子。

这个念头刚闪过,隆庆长公主就从马车上下来,几名文臣簇拥着她上前。

夏侯淳并未下马,仅是拱了拱手:“姑母来得巧啊!”

隆庆长公主对他的讽刺充耳不闻,只神色肃然道:“大郎何故命人在京城四处戒严,难道有贼子作乱不成?”

夏侯淳:“侄儿正是怕有人居心叵测趁机作乱,方才准备坐镇皇宫,没想到还是惊动了姑母!”

隆庆长公主:“你做得很好,不过此事本该由钟锐负责,为何却反倒是你在此忙活,钟锐人在何处,让他给我滚出来!”

夏侯淳睁眼说瞎话:“我也四处找不见钟锐。”

隆庆长公主道:“既是如此,金吾卫就暂且由你来掌管罢,依我看,宫门就不必进了,京城四处可以加强戒备,我已经派人去给陛下请安了,现在前线战事吃紧,想必陛下指挥战役,一时也没能抽出空来,过两天应该就会有回复了,你既担着监国之职,便能者多劳些,等陛下率军凯旋之日,我再为你请功。”

说话时,她的眼睛紧紧盯住夏侯淳。

在她的目光逼视下,后者不得不表态:“都是为国尽忠,何言辛苦,姑母言重了!”

这话一出,便是将自己与那闯宫篡位的乱臣贼子撇开来,表明自己没有谋逆之心。

夏侯淳左右几个幕僚都难以避免露出失望之色,但隆庆长公主与于晏等人俱在此处,他们也不敢多说什么。

一场可能会发生的宫变戛然而止,包括夏侯潜在内的所有人,都暗暗松了口气。

在长公主的催促下,夏侯淳也派人装模作样地去找钟锐,至于最后找不找得到,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谋朝篡位这种将脑袋拴在裤腰带上的伙计,讲究的是一鼓作气,现在夏侯淳一退,再想谋事,也提不起那个胆子了。

众人又言不由衷地寒暄几句,夏侯淳便带着人离去。

等他走远,隆庆长公主拍拍夏侯潜的胳膊,意味深长:“难得你平日里不爱生事,关键时刻竟能站出来!看来你的病是彻底好了?”

夏侯潜干笑一声,赶紧转移话题:“姑母怎么来得这样迟,我差点就说服不了大兄,好险!”

隆庆长公主叹了口气:“我去找于相商议事情了,没想到差点来迟一步,幸好有你在。”

她没有说跟于晏商量什么事,夏侯潜也不多嘴过问。

但隔天一大早起来,他就听说昨夜下半夜,景王府被人给包了饺子,包括撺掇夏侯淳谋宫的那几个幕僚,全都被一网打尽下了狱。

夏侯潜这才知道,昨夜隆庆公主与于晏等人之所以姗姗来迟,是因为要趁夏侯淳来不及反应之际,暗中调动了部分忠于天子的金吾卫,等将夏侯淳劝回去,就直接把景王府上下软禁起来,任是夏侯淳再暴跳如雷后悔不已,也无济于事了。

为了安抚人心,隆庆长公主甚至与于晏等人私下伪造一道旨意,以皇帝的口吻说明前阵子因为战事僵持,军中不少士兵感染时疫,所以没能及时批复奏疏,让夏侯淳夏侯洵凡事与于晏等人多商议,除非报不可的大事之外,其余小事能免则免,不必频繁往复送呈前线。

隆庆长公主和于晏等人这么做无疑是担了风险的,因为伪造圣旨,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都罪责难逃,万一皇帝回来之后不高兴,想要收拾他们,也有现成的借口。

当然,他们这么做不是出于私心,而是为了大局的稳定,无论如何,夏侯淳被软禁起来之后,他手底下那五千士兵群龙无首,掀不起什么风浪,也就只能缴械投降。

此事了结之后,隆庆长公主等人陈述事情缘由并快马呈报前线给皇帝,却依旧迟迟等不到皇帝的回复,直到九月初三,前线方才传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齐军秘密入蜀并由蜀入魏,打了魏国一个措手不及,魏国西面接连两三个州府沦陷。

魏军不得不调集兵力到后方与齐人进行作战,然而这样一来,两线作战必然顾此失彼,齐人则趁机重新攻下迦南关及剑州,又绕到象州后方,与正面攻打象州的齐军进行两面围堵,直接迫使象州粮草消耗殆尽而不得不开城投降。

剑州象州的接连失守,导致齐军再无拦阻,与魏国都城只有咫尺之遥,齐军也的确没有停下铁蹄,一路直奔潭京而去。

峰回路转的发展令人目瞪口呆,谁也没想到皇帝在前线悄无声息的时候,另一方面却派人暗度陈仓,悄悄入蜀,从蜀道去偷袭魏国后方。

齐国皇帝病重不治的消息甚嚣尘上,不单齐国这边信以为真,人心惶惶,连魏国那边,也因为齐军毫无动静而放松戒备,甚至还有传闻齐君已死,齐国内乱,不日便要退兵,谁知却是被狠狠摆了一道,僵持的战况自此出现一道分水岭。

所有人突然意识到,皇帝这一回亲征,说不定还真能大获全胜,将魏国纳入齐国的版图。

然而这一次被坑得最惨的,不是魏国,而是夏侯淳。

这位景王殿下满心以为老爹已经遭遇不测,自己身为长子又是监国,理所当然得继大统,谁知到头来却是空欢喜一场,别人家是儿子坑爹,到了齐君这里,变成爹坑儿子,一场病重谣言,便弄得人心不安,更让夏侯淳按捺不住当先跳出来,结果事实证明他的作为不过是一个笑话。

这些事情与顾香生的关系不大,自那天晚上从桓王府回来之后,她便闭门不出,在家歇息,直到九月初八,也就是重阳前一日,孔道周那边派人过来相请,说是老先生有事与之商议,她这才带上苏木朱砂等人,乘着马车到孔府拜访。

老先生年逾七旬,满头花白,却精神矍铄,拿着已经完成三分之一的史稿出来,兴致勃勃要与她分享。

“这是新近刚刚整理好的,你先看看,若有什么修改提议就与我说。”

顾香生谦虚道:“修史诸位先生渊博多才,几曾轮到我来指手画脚?”

孔道周眼睛一瞪:“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更何况我们还不敢称智者,你在邵州时便已参与主持修史,如今就算陛下不说,也该给你过目的,我不将你与寻常女子等同对待,你更不该看轻自己才是,又怎能妄自菲薄!”

顾香生连忙道歉:“多谢先生高看,我定当尽心尽力!”

孔老先生这才满意颔首,捻须道:“你如今有孕在身,倒也不必过于辛劳,只要有空时看看便可,有什么建议,着人递个话来就是了,不必自己再跑一趟。你先前修的那几篇奇女子列传,我也已经将其放入定稿的那一部分里头,你可以一并看看。”

顾香生自然答应下来。

孔道周又道:“其实明年开春,我可能就要离开京城,因为怕你到时候行动不便,见面不便,是以今日才先请你过来,也算是亲自道别。”

顾香生有点吃惊:“好端端的,先生怎么突然要离京?”

孔道周:“也不算突然,修史的事情现在各司其职,有郑敦谨和袁臻他们在,断不至于出现什么差错,我不过是挂个名罢了,与其留在京城蹉跎光阴,倒不如趁着自己还能走动的时候去各地讲学,否则再过两年,就算有心也无力了!”

顾香生就叹道:“先生之风,高山仰止,我素来是钦佩的,既然先生主意已定,我也不好再劝阻,您但凡有什么需要,还请不吝开口,我如今虽是闲人一个,但总还能帮上些忙。”

孔道周笑道:“你放心,我不与你客气,当富贵闲人也没什么不好,只是我这把老骨头闲不下来罢了!”

顾香生也笑:“听说先生要四处讲学,我倒是有个想法,如今放眼天下,官办学府顶多一县一个,委实太少了,民间书院若能兴起,非但有助于让更多的百姓知书识礼,也能培养出更多栋梁之才,供朝廷选人之用,最重要的是,民间书院不若官学那样刻板,培养出来的人才定也更加灵活多变,所以我想上禀朝廷,让朝廷出面鼓励地方办学,不知先生以为如何?”

孔道周想了想,点头道:“此乃惠及后代子孙的千秋大事,若朝廷能准许,自然再好不过。”

现在皇帝出于政治需要,大力扶持寒门子弟,这个建议倒是很有可能被通过,书院一多,能学习的地方就多,良性竞争之下,官学也会想方设法提高自己,这对读书人来说,当然是好事。

二人正讨论着,外面有人来报,说是恭王夏侯洵前来拜访。

孔道周就叹了口气。

顾香生问:“先生何故叹息?”

孔道周:“恭王已经登门拜访过好几回了,每回我都借故避而不见,他还真是毅力可嘉!”

顾香生能明白孔道周的想法,他当自己是个纯粹的读书人,不想与政治扯上纠葛,尤其是在当年被逐出魏国之后,老先生就一心一意扑在钻研学问上,因着在邵州的渊源,方才与她走得近一些,爱屋及乌,连带夏侯渝也受益。

皇帝对孔道周这种品性高洁的大儒很是尊重,见夏侯渝比其他几个兄弟更得孔老先生青眼,也对夏侯渝高看几分,偶尔还会考校他的学问,这对夏侯渝而言,却是始料不及的好处了。

其他几个皇帝,看见皇帝对孔道周的看重,自然都变着法儿想跟老先生套近乎,孔道周烦不胜烦,他想出门讲学,也未必没有躲清静的缘故。

但现在顾香生在这里,孔道周总不好再托词说自己不在,只能让人去将夏侯洵请进来。

夏侯洵很快就在孔家仆从的引领下过来,他看见顾香生在此,也有些意外:“原来五嫂也在这里。”

顾香生含笑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夏侯洵笑道:“那可真巧了,我原本还想派人去给五嫂报喜的,这下省事了,还请五嫂稍待片刻,我先给孔先生问好。”

顾香生:“七郎请便。”

夏侯洵便拱手给孔道周问好,后者不愿受他的礼,微微侧身避过:“老朽何德何能,不敢当恭王殿下的礼。”

“明日便是九九重阳,重阳佳节素来有敬老尊贤的习俗,今年朝廷下令,凡在京七旬以上老人,均可去官府所设发米点领到一斗米,老先生德高望重,我这便将米亲自送过来,东西虽然少,也算是聊表心意,还请老先生勿要嫌弃。”

孔道周道:“朝廷隆恩,我等感激涕零,何劳殿下亲自送上门来,实在不敢当!”

顾香生暗笑,心道这位恭王殿下为了收买人心真是不遗余力,现在夏侯淳被软禁,监国就剩下夏侯洵一人,但实际上他能做的事情有限,因为大事都要呈禀皇帝,等皇帝作主,再不然也需要跟于晏等朝臣共同商议,他没法乾纲独断,只能在一些小事上下功夫。

但总的来说,他行事稳妥,也从不过分张扬,遇事与于晏等人有商有量,算得上一个很靠谱的监国,皇帝之所以挑他而不是老三或老六来当监国,显然是事先仔细考虑过的。

夏侯洵诚恳道:“老先生年高德劭,连陛下也敬重不已,若不亲自登门,反是怠慢了。”

孔道周笑了笑没说话。

顾香生便问:“七郎方才说有喜事要告诉我,不知喜从何来?”

夏侯洵笑道:“柴州传来捷报,说在五兄与贺老将军的合击下,齐军大败回鹘人,并且还收复了宜州失地!”

顾香生大喜过望:“此事当真?”

夏侯洵笑道:“战报上明明白白写着的,怎敢欺瞒五嫂?”

这的确是件大喜事,齐魏战事顺利,连带跟回鹘人的战役也接连获胜,可谓双喜临门。

夏侯渝去柴州的时候,没人看好他能立战功,别说立战功了,坐三年冷板凳还是好的,运气若是不好,说不定小命都得交代在那里,谁知一朝风云突变,竟还打了个大胜仗回来。

等天子归朝,论功行赏,保不准夏侯渝的功劳,还要在他们这些守城有功的人之上。

夏侯洵面上不显,心里未必就没有这些想法。

不过对于顾香生而言,她最高兴的,自然是夏侯渝平安无事。

照这样的趋势,说不定不用等三年,他就可以提前回来了。

三人正在厅堂里说话,却见外面忽然传来喧闹声,伴随着孔家下人的惊呼,孔道周皱起花白眉毛,正欲发问,便看见一人从外面闯进来。

对方的身影逆着光线,举目搜寻一圈,视线落在夏侯洵身上。

却见夏侯洵面色一变,起身就要往里走。

顾香生正好坐在孔道周下首,夏侯洵要跑向厅堂另外一扇门,就得从她身边路过。

正当众人还没反应过来时,那人已经大步流星走上来,一把揪住夏侯洵的后领。

夏侯洵双手下意识乱抓起来,一不留神将刚好起身的顾香生给狠狠推了一把,后者被这一推,想凭借椅子阻住冲势却来不及,只能顺势往后退了好几步,眼看身体就要往后坐倒在地!

这一跌坐下去,只怕腹中胎儿就危险了!

孔道周见状大惊失色,奈何他年老力衰,反应迟钝,想去拉人却也来不及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