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新笔趣阁 > 乱世农场 > 第二十三章 做女人背后的男人

第二十三章 做女人背后的男人

最快更新乱世农场最新章节!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座独特的农庄,逐渐成形。

农庄的最外面,李杨选择了两排桂花树,这个世界里面,还没有人专门去收集桂花树,这就便宜了李杨,家将的生存训练的终极任务,就是带回来桂花树,当然,是要按照李杨的要求去带回来,这让那些家将叫苦不迭,不过在李杨看来,这可是一举几得,何乐而不为?至于家将们生存训练的次数多了一些,嘿嘿,那也是为他们自己好啊。

桂花树的后面,是浓密的荆棘丛,这个东西,李杨只是对周边的百姓发了一个悬赏,以极少的钱财,就解决了问题,山里面这东西可不缺少,而且生命力也强,随随便便的连土挖起来,再随随便便的栽种下去,就可以活,李杨可没有心思去寻找荆棘,不过,因为这些东西的繁殖能力太强,李杨不得不为它们打造了隔离带,其实就是前世马路上随处可见的花坛,中间没有分隔开而已。

荆棘的里面,是梨树,李杨记得有一句诗词,是“千树万树梨花开”,他一直幻想着那种美艳壮丽的景象,现在有机会体验一把,自然就栽种梨树了,再说,梨也可以吃,味道还不错,还能生津润肺,可是好东西。

黝黑的泊油路,就沿着梨树的边缘,一路而下,因为是在庄园里面,也】≤,不需要太宽,太宽了占地太多,李杨就弄了个两车道,笔直的沿河而下。

最下游的果园,占据了整个农庄三分之一的面积,李杨也不挑食,能够收集到的果树,他也没耐心去区分种类,乱七八糟的的安排人种了下去,他现在还不知道。这些果树的果实,味道咋样,他要从中挑选味道好的,以后慢慢的去嫁接。得力于灾荒带来的影响,到现在为止,难民们大多都没有回归故土,以前的果树,就成了无主之物,果树的搜集还是很容易的,只是需要人力去搜索和挖掘。在李杨给出的一株果树,不论品种送到庄子里面,就是二十元的“高价”下,襄樊郡周边的百姓,都下了死力气去寻找,到后面,送来的果树远远超过了李杨的预期,才有了果园现在的规模。

沿河的一边,李杨促狭的也安排栽种上了荆棘。还是厚度达到了五米的荆棘,他是把这玩意当做院墙了,虽然矮了一点,作用可是很大的。

六口大鱼塘。沿着荆棘丛一字儿排开,每两个鱼塘之间,都安排了一个猪舍,李杨前世在报纸上看到过。说是什么立体化养殖,现在就照搬了来,不过。他还是单独的另外挖了一口小鱼塘,原因很简单,想想猪粪养大的鱼,他自己可是有些吃不下。

要养猪,还得有饲料,李杨一想,这个时代的人,还没有人知道饲料养殖的好处,干脆,自己也可以办个饲料厂,有了蒸汽机,粉碎青料什么的也不需要太多人,自己庄园里面也用得上饲料,于是,饲料厂也被建设起来,不过,现在还只是空荡荡的一排平房,机械什么的,都还没有研究出来,自然就不能搬过来用上,所以,李杨的饲料厂,实际上还在他的脑袋里面。

人家说,野生的鳖好吃,李杨很惊奇的发现,这个时代的乌龟和鳖,很不值钱,原因居然是这个时代有胆量吃乌龟和鳖的人,太少了,即便是在旱灾的时候,有很多人快被饿死了,发现了乌龟和鳖也不敢吃,李杨去打听了一下,探听到的情况让他哭笑不得:乌龟也好,鳖也好,都是拿来骂人的东西,能吃吗?好吧,李杨服气了,也没有心思去对别人解释,自己下令挖了两口塘出来,用水泥铺底和涂上塘壁,然后在里面搭建上一个个倾斜的洞,又发了一个悬赏出去,大量收购乌龟和鳖,要活的,十元钱百斤,有多少收多少,李杨心里面有着打算,等自己的农庄出名了,有了客人,就用乌龟和鳖弄几道名菜出来,到时候,自己养的这些乌龟和鳖,可都是钱,君不见李杨前世的时候,在“马家军”的宣传之下,野生的鳖卖到过几千人民币一斤?李杨准备在这个时代复制一下那个奇迹。不是李杨心黑,而是李杨想着,这个时代的乌龟和鳖,因为没有人捕捉,已经有泛滥的趋势,而这些东西的营养价值,可是棒棒的,既然是好东西,为什么不让大家明白呢?但是,有些东西你逼着人家,求着人家去用,作用还不如让人家自己去改变观念。

小港口早已经修好了,其实就是一个“凹”字形状的地形,加以深挖和修缮,就成了一个小的港口,说是港口,在两个水泥钢筋的小码头之间,统共面积估计也就十几万平方米,李杨也不在乎,能够放下三五条铁壳船就行,他现在还只准备在江上玩玩,没准备下海,也用不着大船。

新庄子还没有完工,最主要的原因是庄子的面积太大,李杨的要求又有点变态,光是地基,就被李杨用水泥和碎石倒成了一个整体,还有厚厚的城堡墙体,还有里面的众多建筑,所以,到现在都还没有完工,不过,因为已经先修好了一部分墙体,也因此就有了一些住房,李杨的庄子又可以招人了,这倒是个好事。

至于李杨说的高架桥,进展倒是不错,隔不远就是一个巨大的菱形桥墩,已经造好了,现在正在往上面铺设钢板,准备在钢板上面再打现浇,不过,河边的工坊里面,可是很不容易才能弄出一块合乎李杨标准的钢板,因此,现在的进度也慢了下来,不过李杨也不着急,这些东西,要一步一步的来,等工坊里面的工匠积累了更多的经验,自然进度就会加快。

不过,李杨还是有些头晕,所有的事情,都是按照他的心意在运转,也因为如此,所有的事情都要找他拍板,工匠碰到什么问题。也是找他问计,可怜李杨前世也就是一个高中毕业,很多东西都是在书上网上看到的,虽然懂一些,但是也仅仅是皮毛,也只能含糊其词的给上一些建议,至于具体的操作,那不是李杨能够做到的啊。

其实工匠们也只是要一些建议,技术这个东西,到了一定的程度。就需要延伸发展,只不过是见识禁锢了他们,而李杨的长处恰恰就在这个方面,自然,他的建议就被工匠们看成了“灵丹妙药”,有困难,找庄主,成为了他们的共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